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违言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违言
wéi yán
  • 违言的解释
  • 1.因语言不合而失和。 2.不合情理的话;不适当的话。 3.失信;食言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违言wéiyán(1)不满的、伤和气的话英quarrellingwords(2)不合情理的话英unreasonablewords违言[wéiyán]⒈不满的、伤和气的话。英quarrellingwords;⒉不合情理的话。英unreasonablewords;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∶不满的、伤和气的话∶不合情理的话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因语言不合而失和。引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郑息有违言,息侯伐郑。”杜预注:“以言语相违恨也。”唐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客主违言,徵贰太僕。”《明史·郑辰传》:“辰为人重义轻财……在山西与同僚杜僉事有违言。杜卒,为治丧,资遣其妻子。”陈彦彬《论收回利权之宜有根本解决》:“未几,又与英法有违言,而圆明园尤足痛心。”⒉不合情理的话;不适当的话。引《管子·戒》:“邪行亡乎体,违言不存口。”元元明善《丞相淮安忠武王碑》:“时亲王有违言,王按剑陈祖宗宝训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时倭文端公方以首揆掌院,偶有违言,遂疑倭公迂阔,沮大计。”⒊失信;食言。引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三七引宋李隐《潇湘录·张勍》:“素闻将军誓言,不害恒阳人,将军幸不违言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违言违言,汉语词汇。
  • 释义:

  • 1、因语言不合而失和。2.不合情理的话;不适当的话。3.失信;食言。《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(1).因语言不合而失和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郑息有违言,息侯伐郑。”杜预注:“以言语相违恨也。”唐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客主违言,徵贰太仆。”《明史·郑辰传》:“辰为人重义轻财……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。杜卒,为治丧,资遣其妻子。”陈彦彬《论收回利权之宜有根本解决》:“未几,又与英法有违言,而圆明园尤足痛心。”(2).不合情理的话;不适当的话。《管子·戒》:“邪行亡乎体,违言不存口。”元元明善《丞相淮安忠武王碑》:“时亲王有违言,王按剑陈祖宗宝训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时倭文端公方以首揆掌院,偶有违言,遂疑倭公迂阔,沮大计。”(3).失信;食言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三七引宋李隐《潇湘录·张勍》:“素闻将军誓言,不害恒阳人,将军幸不违言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由于言语冲突而失和。违言[wéiyán]⒈由于言语冲突而失和。引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「郑息有违言。息侯伐郑,郑伯与战于竟。」⒉不合理的言论。引《管子·戒》:「邪行亡乎礼,违言不存口。」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由于言语冲突而失和。《左传.隐公十一年》:「郑息有违言。息侯伐郑,郑伯与战于竟。」不合理的言论。《管子.戒》:「邪行亡乎礼,违言不存口。」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因语言不合而失和。2.不合情理的话;不适当的话。3.失信;食言。
违言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wéi

[wéi]

背,反,不遵守:违背。违反。违犯。违法。违抗。违章。事与愿违。 ◎ 不见面,离别:久违。 ◎ 邪恶,过失。

读音:yán

[yán]

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 ◎ 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 ◎ 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 ◎ 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 ◎ 姓。

违言造句
1、重以背德违言,摇荡疆场;昼伏夜游,鼠窃狗盗。2、奉他为主,此生此世,听凭差遣,如若违言,奉请天罚……3、何况那三姓家奴也有这等豪气,敢挥退优势人马来与我放单,你我这等豪杰如何违言?传了出去只怕天下好汉都要耻笑,速去.4、王凡听明白了李玄的意思,李玄担心他违言,故而有此一问,如果他动用了功法,那李...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