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诸科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诸科
zhū kē
  • 诸科的解释
  • 1.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 2.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﹑五经﹑开元礼﹑三史﹑三礼﹑三传﹑学究﹑明经﹑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﹐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1.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2.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﹑五经﹑开元礼﹑三史﹑三礼﹑三传﹑学究﹑明经﹑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﹐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诸科[zhūkē]⒈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⒉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礼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,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引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。”⒉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礼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,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引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宋之科目,有进士,有诸科,有武举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嘉祐四年》:“癸巳,御崇政殿,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、诸科及特奏名进士、诸科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诸科诸科,读音是zhūkē,汉语词汇,为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。”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礼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,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宋之科目,有进士,有诸科,有武举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嘉祐四年》:“癸巳,御崇政殿,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、诸科及特奏名进士、诸科。”诸科为宋代科举所设诸科目之总称。据〔宋史·选举志〕,宋初承唐制,礼部贡举,设进士、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科;除进士外,余统称诸科。皆秋取解,春考试。合格及第者,列名放榜于尚书省(参见「礼部试」、「省试」)。宋神宗熙宁时,罢诸科,只存进士一科取士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(1).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。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。”(2).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礼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。南宋尽废诸科,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宋之科目,有进士,有诸科,有武举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嘉祐四年》:“癸巳,御崇政殿,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、诸科及特奏名进士、诸科。”
诸科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zhū

[zhū]

众,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。 ◎ “之于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诸渤海之尾。 ◎ 犹“之”:“能事诸乎?”。 ◎ 犹“于”:“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”。 ◎ 语助,无实在意义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”。 ◎ 姓。

读音:kē

[kē]

动植物的分类单位:狮子属于猫科。槐树是豆科。 ◎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:科室。财务科。 ◎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:科目。学科。文科。外科。 ◎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:科举。科甲。科第。登科。 ◎ 判定(刑罚):科处(chù)。科罚。 ◎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:笑科。科白。 ◎ 古同“棵”。

诸科造句
1、山茱萸科及相关诸科之花粉粒形态比较研究。 2、熙宁四年(1071)二月,王安石罢诗赋及明经诸科,以经义论策试士。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