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诸侯
更新时间:2025-05-25
诸侯
zhū hòu
  • 诸侯的解释
  • ①西周、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。必须服从王命,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。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,世代掌握统治权。 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:苟全生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诸侯zhūhóu。(1)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。诸侯[zhūhóu]⒈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。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——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英thefeudalprinces;dukesorprincesunderanemperor;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(名)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引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媧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炎帝世,乃有诸侯,风沙氏叛,炎帝修德,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……相传武王、周公、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,其中,武王的兄弟十五人(一说十六人),同姓四十人。”⒉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。引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阳,苟全性命於乱世,不求闻达於诸侯。”《南史·循吏传序》:“前史亦云,今之郡守,古之诸侯也。”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三:“五代诸侯跋扈,枉法杀人,主家得自杀其奴僕。”清吴伟业《儒将》诗:“河朔功名指顾收,身兼使相领诸侯。”⒊星名。引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门内六星,诸侯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内五诸侯五星,列在帝庭……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,主刺举,戒不虞。又曰理阴阳,察得失。一曰帝师,二曰帝友,三曰三公,四曰博士,五曰太史。此五者,为天子定疑议也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诸侯(汉语词语)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。周代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,汉朝分王、侯二等。周制,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,向王室朝贡、述职、服役,以及出兵勤王等。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,王、侯仅食赋税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媧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炎帝世,乃有诸侯,风沙氏叛,炎帝修德,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……相传武王、周公、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,其中,武王的兄弟十五人(一说十六人),同姓四十人。”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。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阳,苟全性命於乱世,不求闻达於诸侯。”《南史·循吏传序》:“前史亦云,今之郡守,古之诸侯也。”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三:“五代诸侯跋扈,枉法杀人,主家得自杀其奴僕。”清吴伟业《儒将》诗:“河朔功名指顾收,身兼使相领诸侯。”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门内六星,诸侯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内五诸侯五星,列在帝庭……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,主刺举,戒不虞。又曰理阴阳,察得失。一曰帝师,二曰帝友,三曰三公,四曰博士,五曰太史。此五者,为天子定疑议也。”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(1).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娲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炎帝世,乃有诸侯,风沙氏叛,炎帝修德,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……相传武王、周公、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,其中,武王的兄弟十五人(一说十六人),同姓四十人。”(2).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。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”《南史·循吏传序》:“前史亦云,今之郡守,古之诸侯也。”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三:“五代诸侯跋扈,枉法杀人,主家得自杀其奴仆。”清吴伟业《儒将》诗:“河朔功名指顾收,身兼使相领诸侯。”(3).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门内六星,诸侯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内五诸侯五星,列在帝庭……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,主刺举,戒不虞。又曰理阴阳,察得失。一曰帝师,二曰帝友,三曰三公,四曰博士,五曰太史。此五者,为天子定疑议也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。诸侯[zhūhóu]⒈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。引《文选·诸葛亮·出师表》:「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」《大宋宣和遗事·元集》:「至汤王时,为诸侯与葛为邻,葛君不道,苦虐其民,汤王伐之。」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。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」《大宋宣和遗事.元集》:「至汤王时,为诸侯与葛为邻,葛君不道,苦虐其民,汤王伐之。」
  • 辞典简编版:

  •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。 【造句】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(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)
  • 英语:

  • prince,princes,vassal,vassal state,
  • 法语:

  • prince、vassal、feudataire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①西周、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。必须服从王命,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。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,世代掌握统治权。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:苟全生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
诸侯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zhū

[zhū]

众,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。 ◎ “之于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诸渤海之尾。 ◎ 犹“之”:“能事诸乎?”。 ◎ 犹“于”:“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”。 ◎ 语助,无实在意义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”。 ◎ 姓。

读音:hóu,hòu

[hóu,hòu]

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侯门。公侯。封侯。诸侯。 ◎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。 ◎ 姓。

诸侯造句
1、地球多灾多难,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。为了泡美女,十年特洛伊。红颜博一笑,烽火戏诸侯。地球一小时,熄灭灯火,点亮心智,让我们共同为地球祈福!2、今者顺人将革,先天不违,大誓孟津,陈命景亳,三千列国,八百诸侯,不谋而同辞,不召而自至。3、民人藏于家,诸侯藏于国,天子藏于海内。4、徐凤年继续说道:“怕...
1、收小弟就得收那种勤快的,端茶送水打探美女消息样样来的,被人砍挡着有好东西让着,又漂亮妹妹或者姐姐介绍着……这样的小弟才是极品小弟啊!烽火戏诸侯2、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3、严夜警,铜莲漏迟迟。清禁肃,森陛戟,羽卫俨皇闱。角声励,钲鼓攸宜。金管成雅奏,逐吹逶迤。荐苍...
1、一分米黍气绕梁,两分流水天微凉,正值三分杏花香。一声春雷埋一坛,过了十八年,女儿红,女儿笑,女儿娇,新酒变陈酿,小娘在等披红妆。烽火戏诸侯2、风马牛,相及与不相及,一字只差,点睛成凤。烽火戏诸侯3、把仅剩的一点良心给自己在乎的人。烽火戏诸侯4、在帝国的版图中任何一个角落,力量都来源于金钱和权势,...
1、“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”;夏禹治水时,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,成为一匡诸侯、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。2、诸路诸侯虽各带大军,相会聚合,但若各自恃兵怙力,坐观成败,不肯同心共胆,共齐进退,则自败瓦解也!3、主公,朝廷并未给主公征讨四方之权,主公出师无名,如此行事若是被其他诸侯攻讦,岂不是……4、惟...
1、时帝惩周代诸侯微弱,以致灭亡,由是分王诸子,权侔王室,以为盘石之固。2、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,杨朱墨翟之言,盈天下,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3、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也是最坏的时代。烽火戏诸侯4、这是一个没有情书的时代,如果一个人在信纸上把心上人的名字写一千遍叫做浪漫,那么一个人在电子邮件上...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