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终献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终献
zhōnɡ xiàn
  • 终献的解释
  • 1.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"终献"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'终献'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/'终献/'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“终献”。引《旧唐书·刘祥道传》:“麟德二年,将有事於泰山,有司议依旧礼,皆以太常卿为亚献,光禄卿为终献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英宗至治元年》:“丙戌,帝服袞冕,饗太庙,以左丞相拜珠亚献,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终献终献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zhōngxiàn,是指古代举行祀典时第三次献爵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“终献”。《旧唐书·刘祥道传》:“麟德二年,将有事於泰山,有司议依旧礼,皆以太常卿为亚献,光禄卿为终献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英宗至治元年》:“丙戌,帝服袞冕,饗太庙,以左丞相拜珠亚献,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。”终献[zhōngxiàn]古代举行祀典时,第三次献爵。《新唐书.卷一二.礼乐志二》:「终献,献官乃即事,一献而止。」《宋史.卷九八.礼志一》:「凡亲行大祀,则皇子弟为亚献、终献。」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拼音:zhōngxiàn注音:ㄓㄨㄙㄒㄧㄢˋ条目:终献(终献)引证解释: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“终献”。《旧唐书·刘祥道传》:“麟德二年,将有事於泰山,有司议依旧礼,皆以太常卿为亚献,光禄卿为终献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英宗至治元年》:“丙戌,帝服衮冕,飨太庙,以左丞相拜珠亚献,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。”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“终献”。《旧唐书·刘祥道传》:“麟德二年,将有事于泰山,有司议依旧礼,皆以太常卿为亚献,光禄卿为终献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英宗至治元年》:“丙戌,帝服衮冕,飨太庙,以左丞相拜珠亚献,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第三次献爵。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古代举行祀典时,第三次献爵。《新唐书.卷一二.礼乐志二》:「终献,献官乃即事,一献而止。」《宋史.卷九八.礼志一》:「凡亲行大祀,则皇子弟为亚献、终献。」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古代举行祀典时,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献爵称'终献'。
终献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zhōng

[zhōng]

末了(liǎo ),完了(liǎo),与“始”相对:年终。终场(末了一场)。终极。终审(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)。终端。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(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,而很少能坚持到底)。 ◎ 从开始到末了:终年。终生。饱食终日。 ◎ 人死:临终。送终。 ◎ 到底,总归:终归。终究。终于。终将成功。 ◎ 姓。

读音:xiàn

[xiàn]

恭敬庄严地送给:奉献。贡献。捐献。献身。献礼。借花献佛。 ◎ 表现出来:献技。献艺。献媚。献丑。 ◎ 古代指贤者,特指熟悉掌故的人:文献。

终献造句
1、初献、亚鲜、终献、答福胙、车馔、送神、送燎等九项议程,也很隆重。2、从此以后丁祭成为制度,“定每岁仲春、秋上丁,皇帝降香,遣官祀于国学,以丞相初献,翰林、学士亚献,国子祭酒终献”。3、在典礼上,11名献官肃立于孔子庙大成殿前祭拜先贤,其中担任终献官的闵庆彬是孔子72贤徒闵子骞的后人。4、奠玉帛、...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