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社仓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社仓
shè cānɡ
  • 社仓的解释
  • 1.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﹑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﹑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社仓[shècāng]⒈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、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、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引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十六年正月,又詔秦叠……银扶等州社仓,并於当县安置。二月,又詔社仓,准上中下三等税,上户不过一石,中户不过七斗,下户不过四斗。”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武德元年九月四日,置社仓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六》:“陆九渊在敕令局,见之嘆曰:‘社仓几年矣,有司不復举行,所以远方无知者。’”明叶盛《水东日记·黄东发社仓记》:“乡有李令君捐粟六百石为倡,将成社仓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社仓社仓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shecang,是指旧时中国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、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十六年正月,又詔秦叠……银扶等州社仓,并於当县安置。二月,又詔社仓,准上中下三等税,上户不过一石,中户不过七斗,下户不过四斗。”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武德元年九月四日,置社仓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六》:“陆九渊在敕令局,见之嘆曰:‘社仓几年矣,有司不復举行,所以远方无知者。’”明叶盛《水东日记·黄东发社仓记》:“乡有李令君捐粟六百石为倡,将成社仓。”社仓[shècāng]古时窖贮粟麦,以备荒年赈灾之用的仓库。《六部成语注解.户部》:「社仓:里社之中官设积谷之仓。」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、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十六年正月,又诏秦叠……银扶等州社仓,并于当县安置。二月,又诏社仓,准上中下三等税,上户不过一石,中户不过七斗,下户不过四斗。”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武德元年九月四日,置社仓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六》:“陆九渊在敕令局,见之叹曰:‘社仓几年矣,有司不复举行,所以远方无知者。’”明叶盛《水东日记·黄东发社仓记》:“乡有李令君捐粟六百石为倡,将成社仓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古时窖贮粟麦,以备荒年赈灾之用的仓库。社仓[shècāng]⒈古时窖贮粟麦,以备荒年赈灾之用的仓库。引《六部成语注解·户部》:「社仓:里社之中官设积谷之仓。」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古时窖贮粟麦,以备荒年赈灾之用的仓库。《六部成语注解.户部》:「社仓:里社之中官设积谷之仓。」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即义仓。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。始于隋代。其管理﹑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。
社仓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shè

[shè]

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礼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国家)。 ◎ 团体或机构:报社。结社。

读音:cāng

[cāng]

收藏谷物的建筑物:米仓。粮仓。仓储。仓房。 ◎ 姓。

社仓造句
1、社仓作为民间的粮食储备方式,其基本功能在于积谷备荒。 2、随时出给,才供当年,若有凶灾,将何赈恤?故隋开皇立制,天下之人,节级输粟,多为社仓,终于文皇,得无饥馑。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