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獯猃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獯猃
xūn xiǎn
  • 獯猃的解释
  • 1.即獯鬻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獯鬻是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,是匈奴在夏朝时的名称,也作薰育、荤粥、薰粥。古族名。与猃狁同族之称,而熏育之名较早。獯猃[xūnxiǎn]⒈即獯鬻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即獯鬻。参见“獯鬻”。引南朝梁沉约《封申希祖诏》:“逮獯獫侵斥,武节颷腾。残寇外殄,危城独困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》:“伪周遣其卫国公宇文直等总统獯獫为其羽翼。”《周书·高琳传》:“獯獫陆梁,未时款塞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獯猃xūnxiǎnㄒㄩㄣㄒㄧㄢˇ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即獯鬻。南朝梁沉约《封申希祖诏》:“逮獯獫侵斥,武节颷腾。残寇外殄,危城独困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》:“伪周遣其卫国公宇文直等总统獯獫为其羽翼。”《周书·高琳传》:“獯獫陆梁,未时款塞。”参见“獯鬻”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即獯鬻。南朝梁沈约《封申希祖诏》:“逮獯猃侵斥,武节飙腾。残寇外殄,危城独困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》:“伪周遣其卫国公宇文直等总统獯猃为其羽翼。”《周书·高琳传》:“獯猃陆梁,未时款塞。”参见“獯鬻”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獯鬻  拼音:xūnyù亦作“獯粥”。(1).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。夏商时称獯鬻,周时称猃狁,秦汉称匈奴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,故太王事獯鬻,勾践事吴。”赵岐注:“獯鬻,北狄彊者,今匈奴也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昔猃狁獯粥之敌中国,其所由来尚矣。”李贤注:“周曰猃狁,尧曰熏粥,秦曰匈奴。”明汪廷讷《种玉记·捷报》:“休道是白登曾此围高帝,獯鬻犹然屈太王。”(2).泛指北方少数民族。唐张说《高宗天皇大帝室钧天之舞乐章》:“化怀獯鬻,兵戢句骊。”清赵翼《静观》诗之十三:“或笑此论迂,谓北有獯鬻。”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即獯鬻。
獯猃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xūn

[xūn]

〔獯鬻〕中国夏代称北方民族。周代称“猃狁”;汉代后称“匈奴”。

读音:xiǎn

[xiǎn]

〔猃狁〕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,春秋时称“戎”、“狄”,战国后称“匈奴”。 ◎ 古书上指长嘴狗,猎犬的一种。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