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.清明和乐;安乐和睦。语本 汉 班固 《东都赋》:“至于 永平 之际,重熙而累洽。” 宋 曾巩 《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》:“幸逢熙洽,未奉燕间。一违前蹕之音,四遇亲祠之庆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二:“今君臣熙洽,穆穆皇皇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景祐三年》:“臣窃计之,不若穷作乐之原,为致治之本,使政令平简,民人熙洽。”(2).谓兴盛普及。 明 何孟春 《馀冬绪录摘抄》卷五:“今学校徧天下,文教熙洽。”
读音:xī
[xī]
光明。 ◎ 兴起,兴盛。 ◎ 和乐:熙怡。熙笑。 ◎ 古同“禧”,福,吉祥。 ◎ 〔熙熙攘攘〕形容人来人往、喧闹纷杂的样子。 ◎ 古同“嬉”,嬉戏。
读音:qià
[qià]
跟人联系,商量:面洽。接洽。 ◎ 谐和:融洽。 ◎ 广博,周遍:博识洽闻。 ◎ 沾湿,浸润:内洽五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