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烘柿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烘柿
hōnɡ shì
  • 烘柿的解释
  • 1.亦作"烘柹"。 2.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"烘杮"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1.亦作'烘柹'。2.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'烘杮'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亦作/'烘柹/'。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/'烘杮/'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亦作“烘柹”。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“烘杮”。引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今唐邓间多大柿,其初生涩,坚实如石。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,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。土人谓之烘柿者,非用火,乃用此尔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二·柹》:“烘柹,非谓火烘也。即青緑之柹,收置器中,自然红熟如烘成,涩味尽去,其甘如蜜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烘柿烘柿:柿成熟的一种人工处理方法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亦作“烘柹”。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“烘杮”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今唐邓间多大柿,其初生涩,坚实如石。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,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。土人谓之烘柿者,非用火,乃用此尔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二·柹》:“烘柹,非谓火烘也。即青緑之柹,收置器中,自然红熟如烘成,涩味尽去,其甘如蜜。”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亦作“烘柹”。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,使其自然红熟,谓之“烘杮”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今唐邓间多大柿,其初生涩,坚实如石。凡百十柿以一榠楂置其中,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。土人谓之烘柿者,非用火,乃用此尔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二·柹》:“烘柹,非谓火烘也。即青绿之柹,收置器中,自然红熟如烘成,涩味尽去,其甘如蜜。”
烘柿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hōng

[hōng]

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、干燥:烘箱。烘手。烘干(gān)。烘烤。烘焙。 ◎ 烧。 ◎ 衬托,渲染:烘衬。烘托。烘染。烘云托月(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)。

读音:shì

[shì]

落叶乔木,果实为扁圆形或圆椎形浆果,黄或橙红色,可食:柿子。柿饼。柿霜。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