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澶渊之盟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澶渊之盟
chán yuān zhī ménɡ
  • 澶渊之盟的解释
  • 北宋与辽(契丹)订立的和约。1004年,辽军南下深入宋境,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,劝真宗亲征,真宗勉强至澶州(今河南濮阳)督战。宋军取胜,1005年1月,宋辽订和约: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。澶州又名澶渊郡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北宋与辽(契丹)订立的和约。澶渊之盟[chányuānzhīméng]⒈北宋与辽(契丹)订立的和约。1004年,辽军南下深入宋境,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,劝真宗亲征,真宗勉强至澶州(今河南濮阳)督战。宋军取胜,1005年1月,宋辽订和约: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。澶州又名澶渊郡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澶渊之盟(历史事件)澶(chán)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北宋与辽(契丹)订立的和约。1004年,辽军南下深入宋境,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,劝真宗亲征,真宗勉强至澶州(今河南濮阳)督战。宋军取胜,1005年1月,宋辽订和约: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。澶州又名澶渊郡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宋真宗景德元年(西元1004年)​,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,宰相寇准力排众议,劝帝亲征,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,宋战胜辽国,并于澶渊定盟和解。历史上称为「澶渊之盟」。澶渊之盟[chányuānzhīméng]⒈宋真宗景德元年(西元1004年)​,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,宰相寇准力排众议,劝帝亲征,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,宋战胜辽国,并于澶渊定盟和解。历史上称为「澶渊之盟」。
  • 法语:

  • Traité de Shanyuan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宋真宗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,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,宰相寇准力排众议,劝帝亲征,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,宋战胜辽国,并于澶渊定盟和解。历史上称为「澶渊之盟」。
澶渊之盟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chán

[chán]

〔澶渊〕a.古湖名,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;b.古地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萧山市一带。 ◎ 水流平静:澶湉。

读音:yuān

[yuān]

深水,潭:渊水。渊谷。渊林。渊薮(“渊”,鱼所聚处;“薮”,水边草地,兽所聚处;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)。深渊。临渊羡鱼(喻只作空想,不作实际工作)。 ◎ 深:渊博。渊源。渊浩。渊玄。渊邈。渊儒。渊识(精深的见识)。 ◎ 姓。

读音:zhī

[zhī]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 ◎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◎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◎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 ◎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 ◎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 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:méng

[méng]

旧时指宣誓缔约,现指阶级的联合,国与国的联合:盟军。盟友。同盟国。盟约。山盟海誓。 ◎ 指结拜弟兄:盟兄。盟弟。 ◎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。 ◎ 发(誓):盟誓。

澶渊之盟造句
1、苏三说九宫锁澶渊之盟牛柳蜗居的世界生活如此孙膑迷失的初恋。2、另一方面,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北宋河北边防建设处于两难境地,不得不倍极小心。3、正当满朝惊谎之时,张瑰于阵前发现肖达兰恃才骑巡,遂发弓弩射中其颅而亡,辽军大乱,促成历史上著名的“澶渊之盟”,创造了宋辽120年的相安局面。4、一说到澶渊之盟...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