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渐渍
更新时间:2025-05-25
渐渍
jiàn zì
  • 渐渍的解释
  • 1.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渐渍[jiānzì]⒈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引《史记·礼书》:“而况中庸以下,渐渍於失教,被服於成俗乎?”三国吴韦曜《博奕论》:“渐渍德义之渊,栖迟道艺之域。”宋曾巩《上欧阳学士第二书》:“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,可行於当今之世者,使巩薰蒸渐渍,忽不自知其益,而及於中庸之门户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仇大娘》:“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,福惑焉,直以己意告母。”李大钊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》:“这种求真的态度,熏陶渐渍,深入于人的心性,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渐渍渐渍,jiānzì,注音ㄐㄧㄢˋㄗㄧˋ,属于动词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《史记·礼书》:“而况中庸以下,渐渍於失教,被服於成俗乎?”三国吴韦曜《博奕论》:“渐渍德义之渊,栖迟道艺之域。”宋曾巩《上欧阳学士第二书》:“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,可行於当今之世者,使巩薰蒸渐渍,忽不自知其益,而及於中庸之门户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仇大娘》:“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,福惑焉,直以己意告母。”李大钊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》:“这种求真的态度,熏陶渐渍,深入于人的心性,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。”渐渍[jiānzì]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渐渍,jiānzì,注音ㄐㄧㄢˋㄗㄧˋ,属于动词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《史记·礼书》:“而况中庸以下,渐渍于失教,被服于成俗乎?”三国吴韦曜《博奕论》:“渐渍德义之渊,栖迟道艺之域。”宋曾巩《上欧阳学士第二书》:“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,可行于当今之世者,使巩薰蒸渐渍,忽不自知其益,而及于中庸之门户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仇大娘》:“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,福惑焉,直以己意告母。”李大钊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》:“这种求真的态度,熏陶渐渍,深入于人的心性,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。”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浸润。引申为渍染;感化。
渐渍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jiàn,jiān

[jiàn,jiān]

慢慢地,一点一点地:逐渐。渐进。渐渐。渐次。渐悟。渐冉(逐渐)。防微杜渐。 ◎ 加剧:疾大渐。 ◎ 疏导:渐九川。

读音:zì

[zì]

浸,沤:浸渍。淹渍。渍麻。 ◎ 油、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,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、泥等:油渍。茶渍。 ◎ 染,沾染:渍染。渐渍。 ◎ 地面的积水:渍水。渍涝。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