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拼音:biǎn píng tái xuǎn
解释:
临床症状
往大小一致,密集分布,有的散在分布,有的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、形状不一的斑块。大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。
粘膜也是好发部位。若是发于口腔,表现为树枝状或网状的白色细纹,并有时出现白色斑点、斑片或斑块。发生在舌部会出现舌乳头萎缩;发生在唇部会出现糜烂、渗出及粘着性鳞屑,极象红斑狼疮引起的唇部损害。大约有1%的口腔粘膜扁平苔癣会发生癌变,还有人统计癌变率可高达10%以上,且多发生在溃疡或浸润变厚的部位。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扁平苔癣形态与口腔粘膜的形态相似,会出现烧灼及疼痛感觉。
扁平苔癣侵犯指、趾甲会导致甲部增厚或变薄,甲面凹凸不平,出现纵沟或嵴,甚至出现甲中线处裂缝。一般甲部损害无自觉症状。
扁平苔癣的损害可发于任何部位。但总的来讲,四支多于躯干,四肢屈侧多于伸侧,尤以腕部屈侧、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。躯干部损害多位于腰部。面部亦可受累,但较少见。头皮发疹时可引起永久性脱发,多呈斑片状,偶可引起弥漫性脱发。脱发处头皮萎缩,或有疤痕形成,与红斑狼疮引起的脱发及假性斑秃有些相似。
粘膜损害多见于口腔,尤多见于颊粘膜。舌部、齿龈、腭部及咽喉部亦可有类似损害。唇部损害与红斑狼疮引起的唇损害极为相似。
生殖器部位的粘膜和皮肤也是扁平苔癣的好发部位。男性多见于龟头,其次是包皮、阴茎及阴囊;女性多见于大阴唇内侧,其次为小阴唇、阴蒂、前庭、阴道及子宫颈。此外,肛门周围的粘膜也可受累。还有一些少见的粘膜发疹部位,如眼结合膜、鼻粘膜和鼓膜也可受累。内部器官,如食道、直肠、尿道及膀胱等处的粘膜偶尔也会受到侵犯。
指、趾甲同样可以发病,其发病率为2%~10%。甲部扁平苔癣最多见于拇指,大都有皮肤和粘膜症状,单纯有甲部症状的罕见,且易误诊。
字义分解
读音:biǎn,piān
[biǎn,piān]
物体平而薄:扁豆。扁担。扁圆。扁铲。
◎ 古同“匾”,匾额。
读音:píng
[píng]
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平地。平面。平原。
◎ 均等:平分。平行(xíng)。抱打不平。公平合理。
◎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平列。平局。平辈。
◎ 安定、安静:平安。平服。
◎ 治理,镇压:平定。
◎ 抑止(怒气):他把气平了下去。
◎ 和好:“宋人及楚人平”。
◎ 一般的,普通的:平民。平庸。平价。平凡。
◎ 往常,一向:平生(a.从来;b.终身)。平素。
◎ 汉语四声之一:平声。平仄。
◎ 姓。
◎ 〔平假(jiǎ )名〕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。
◎ 古同“评
读音:tái,tāi
[tái,tāi]
隐花植物的一类,根、茎、叶的区别不明显,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:青苔。苔藓。苔原。
读音:xuǎn
[xuǎn]
由霉菌引起的某些皮肤病的统称,患处常发痒:癣疥。头癣。手癣。体癣。足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