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寒假作业吧 -出现背景
父母要上班,让孩子一人在家不放心,也没有人辅导孩子做作业,怎么办?记所以,一些培训机构悄然推出了“寒假作业吧”,专门负责照看学生做寒假作业。
寒假作业吧 -推出项目
27日下午5:30,在武昌一家培训机构门口,小学生明明(化名)背着书包出了教室。“这一周多的假期里,我跟上学一样,每天早晨8点多出门,下午5点多回家。”明明说,在培训机构主要是做寒假作业,不懂的可以问老师。明明的妈妈王女士说,孩子才上三年级,一个人在家就只知道玩游戏,中午自己也没时间回家做饭,放到培训机构里,自己比较放心。她介绍,“寒假作业吧”项目的收费是8天400元。
该培训机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,“寒假作业吧”是今年新推出的项目,主要是针对双职工家庭的学生,“不仅提供午餐,还有专人对学生的假期作业进行辅导,减少了假期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压力,比较受家长欢迎。”
不少培训机构在假期都推出了类似的有托管性质的项目,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寒假作业辅导、手工制作、午餐等。寒假托管班的时间多为8—15天,收费标准各不相同,普通托管班多在五百元左右,一些含有英语培训内容等兴趣教学的托管班则在千元以上。
有意思的是,网络上也有“寒假作业吧”。在一些贴吧里,有学生一放假就开始求助寒假作业答案,吸引不少跟帖者贴出答案。此外,也有人公然叫卖或者明码标价代写寒假作业。
寒假作业吧 - 专家建议
武昌东湖小学德育主任郭勤表示,假期作业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温故知新,在新学期来临的时候能顺利衔接。学生找人代做或买答案,让寒假作业变得毫无意义。而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做作业,虽然有一定的约束性,但要注意防止孩子互相抄袭作业,或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。假期里,家长还是要尽量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。
字义分解
读音:hán
[hán]
冷,与“暑”相对:寒冬。寒色。寒衣。寒冽。寒带。寒战。寒噤。寒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寒喧。寒来暑往。唇亡齿寒。
◎ 害怕:寒心。
◎ 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寒门。寒伧。寒舍。寒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寒酸。寒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
读音:jià,jiǎ,xiá
[jià,jiǎ,xiá]
不真实的,不是本来的,与“真”相对:假山。假话。假冒。假释。假死。虚假。真假。弄虚作假。
◎ 借用,利用:假借。假货。假道(借路)。假手(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)。假公济私。不假思索(用不着想)。
◎ 〔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字母,多借用汉字的偏旁。楷书称“片假假”,草书称“平假假”。
◎ 据理推断,有待验证的:假设。假使。假令。假如。假若。
读音:zuò,zuō
[zuò,zuō]
起,兴起,现在起:振作。枪声大作。
◎ 从事,做工:工作。作息。作业。
◎ 举行,进行:作别(分别)。作乱。作案。作战。作报告。
◎ 干出,做出,表现出,制造出:作恶(è)。作弊。作梗。作祟。作态。作色。作为。作难。作奸犯科(为非作歹,触犯法令)。
◎ 当成,充当:作罢。作保。作伐(做媒人)。作壁上观(人家交战,自己站在营垒上看,喻坐观别人成败)。
◎ 创造:创作。写作。作曲。作者。
◎ 文艺方面的成品:作品。不朽之作。
◎ 同“做”。
◎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:作坊。
◎ 从事某种
读音:yè
[yè]
国民经济中的部门:工业。农业。
◎ 职务,工作岗位:职业。就业。
◎ 学习的功课:学业。肄业。毕业。业精于勤。
◎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:创业。丰功伟业。业绩。
◎ 从事:业医。业商。
◎ 财产:产业。
◎ 既,已经:业已。业经。
◎ 佛教名词:业报(佛教指善行、恶行的报应)。业障(亦称“孽障”)。
◎ 姓。
读音:bā,ba
[bā,ba]
象声词:吧的一声,笔尖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