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唐诗排行榜是由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等人推出、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发布的,该排行榜参照历代对各家唐诗的点评,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,最后推出了最具影响力的唐诗一百首,其中唐代诗人崔颢的《黄鹤楼》排名第一。该词条来源于网络。该排行榜在学界第一次用计量分析的方法,通过对历代的唐诗选本、评点资料和研究论文等数万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,排出了最具影响力的唐诗“前100强名单”,2011年10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布。
榜单按照影响力排名,榜单发布者王兆鹏表示,排名靠前的诗篇,只能说它们在传播中的影响力更大,并不能仅凭此证明它们的艺术价值更高、思想意义更大。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,还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和测度。
榜单冠军
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超越李白、杜甫夺得唐诗排行榜第一的席位。
对此,作者给出一组数据以表明这首诗是古今公认的唐诗第一名篇。它有三个单项第一:古代选本选录次数第一,历代评点次数第一,现当代文学史录入次数第一。榜单所统计的数据,彰显的是历代诗选家和诗评家对此诗的高度认同。
历代选家和评点家都青睐这首诗,传说李白过黄鹤楼,想赋诗一首,及见崔颢此诗,大为惊叹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为了一较胜负,李白作《鹦鹉洲》、《登金陵凤凰台》,从句法到用韵,都是模仿崔颢此诗。在唐代诗人诗作中,唯有崔颢此诗得到过李太白如此叹服的殊荣。
宋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严羽也高度评价此诗,说“唐人七言律诗,当以崔颢《黄鹤楼》为第一”。严羽是严肃的批评家,他的评价,自然是严谨的审美判断。
明、清两代,赞许此诗“气格音调,千载独步”、“蕴含无穷,千秋第一绝唱”者不乏其人。
作者认为,此诗荣获唐诗第一名篇的桂冠,完全是有依据的。
作品排名
第一名:崔颢 《黄鹤楼》。
第二名:王维 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。
第三名:王之涣 《凉州词》。
第四名:王之涣 《登鹳雀楼》。
第五名:杜甫 《登岳阳楼》。
第六名:柳宗元 《登柳州城楼》。
第七名:孟浩然 《临洞庭湖赠张丞相》。
第八名:常建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。
第九名:王勃 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。
第十名:李白 《蜀道难》 。
作者排名
第一名:杜甫。
第二名:王维。
第三名:李白。
第四名:李商隐。
第五名:杜牧。
第六名:孟浩然。
第七名:王昌龄。
第八名:刘禹锡。
第九名:白居易。
第十名:岑参。
网友热议
唐诗排行榜还引发了网友的恶搞风潮,许多人在论坛上称“唐诗排行榜公布前夕,唐朝诗人纷纷表态”,其中不乏妙语。有网友说:“李白感到压力很大,杜甫表示相信政府,王维认为排名神马都是浮云,白居易承认夺冠有困难,唐太宗宣布本人及家属不参加比赛。”
网友“潇湘”则补充道:“杜牧同志表示,一定要死磕白居易。”
网友“沉默如谜的呼吸”说:“骆宾王、王勃表示,让孩儿们折腾去吧!”
字义分解
读音:táng
[táng]
夸大,虚夸:荒唐。唐大无验。
◎ 空,徒然:功不唐捐(功夫不白费)。
◎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,尧所建。
◎ 朝代名:唐代。唐诗。唐僧。唐人。唐三彩。后唐。
◎ 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。
◎ 古同“螗”,指蝉。
◎ 姓。
读音:shī
[shī]
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,抒发情感:诗歌。诗话(a.评论诗人、诗歌、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、行事的著作;b.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)。诗集。诗剧。诗篇。诗人。诗章。诗史。吟诗。
◎ 中国古书名,《诗经》的简称。
读音:pái,pǎi
[pái,pǎi]
除去,推开:排出。排斥。排水。排外。排挤。排山倒海。排忧解难。
◎ 摆成行列:排列。排队。排字。排印。排笔。排场。
◎ 排成的行列:排头。前排。
◎ 军队的编制单位,“班”的上一级。
◎ 练习演戏:排戏。
◎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:木排。竹排。排运。
读音:háng,hàng,héng,xíng
[háng,hàng,héng,xíng]
行列:字里行间。罗列成行。
◎ 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:我行二,你行几?
◎ 步行的阵列。
◎ 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:泪下两行。
◎ 某些营业所:银行。花行。商行。
◎ 行业:同行。各行各业。
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:行棉袄。行几针。
读音:bàng,bǎng
[bàng,bǎng]
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:榜帖(官府的公告)。红榜。张榜。光荣榜。榜文。发榜。榜眼(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)。榜书(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,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