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司阍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司阍
sī hūn
  • 司阍的解释
  • 1.看门的人。 2.看门;守门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1.看门的人。2.看门;守门。司阍[sīhūn]⒈看门的人。⒉看门;守门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看门的人。引唐韦应物《观早朝》诗:“河汉忽已没,司閽启晨关。”清李渔《风筝误·冒美》:“苍头充办吏,老妇代司閽。”萧乾《往事三瞥》一: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沙皇的那些王公贵族挟着细软纷纷逃到巴黎或维也纳去当寓公了,他们的司阍、园丁、厨子和仆奴糊里糊涂地也逃了出来。”⒉看门;守门。引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申刻抵靖,投刺焉。良久,司閽者曰:‘范爷因公往常州去矣。’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癸酉之变》:“贼脱衣露刃,为司閽官兵觉察,骤掩其扉。”郭沫若《行路难》中篇第二章:“庭园真是很冠冕的,门次还有司阍的人守门。司阍的人不在,他便一直向正房走去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司阍司阍是汉语词汇,拼音sīhūn,解释为看门的人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看门的人。唐韦应物《观早朝》诗:“河汉忽已没,司閽启晨关。”清李渔《风筝误·冒美》:“苍头充办吏,老妇代司閽。”萧乾《往事三瞥》一: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沙皇的那些王公贵族挟着细软纷纷逃到巴黎或维也纳去当寓公了,他们的司阍、园丁、厨子和仆奴糊里糊涂地也逃了出来。”看门;守门。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申刻抵靖,投刺焉。良久,司閽者曰:‘范爷因公往常州去矣。’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癸酉之变》:“贼脱衣露刃,为司閽官兵觉察,骤掩其扉。”郭沫若《行路难》中篇第二章:“庭园真是很冠冕的,门次还有司阍的人守门。司阍的人不在,他便一直向正房走去。”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司阍是汉语词汇,拼音sīhūn,解释为看门的人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(1).看门的人。唐韦应物《观早朝》诗:“河汉忽已没,司阍启晨关。”清李渔《风筝误·冒美》:“苍头充办吏,老妇代司阍。”萧乾《往事三瞥》一: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沙皇的那些王公贵族挟着细软纷纷逃到巴黎或维也纳去当寓公了,他们的司阍、园丁、厨子和仆奴糊里糊涂地也逃了出来。”(2).看门;守门。清沈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申刻抵靖,投刺焉。良久,司阍者曰:‘范爷因公往常州去矣。’”清昭梿《啸亭杂录·癸酉之变》:“贼脱衣露刃,为司阍官兵觉察,骤掩其扉。”郭沫若《行路难》中篇第二章:“庭园真是很冠冕的,门次还有司阍的人守门。司阍的人不在,他便一直向正房走去。”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看门的人。2.看门;守门。
司阍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sī

[sī]

主管,操作:司法。司机。司令。司南(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,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)。司空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;b.复姓)。司徒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,后为丞相;b.复姓)。司马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;b.复姓)。司寇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、纠察的长官;b.复姓)。 ◎ 官署名称:人事司。 ◎ 视察:司日月之长短。 ◎ 姓。

读音:hūn

[hūn]

宫门:叩阍。司阍(看门的)。阍闼(宫中小门)。 ◎ 守门,守门人:阍者。阍人。阍寺。

司阍造句
1、悠扬而又威严的钟鼓声,在一重重红墙碧瓦间跌宕回响,待‘鼓三严’,即第三通鼓响后,司阍将厚重的朱漆金钉二阙门缓缓推开,放禁军旗校先入摆列。2、你以为一个穿红制服的仆役长和司阍人也属一种必要吗?3、龙钟黄犬老多髭,镇日司阍仗尔才,莫道夜深吾出去,莫言破晓我归来。仓央嘉措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