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句度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句度
jù dù
  • 句度的解释
  • 1.犹句读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⒈ 犹句读。句度[jùdù]⒈犹句读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犹句读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 犹句读。参见“句读”。引: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其辞既古,莫能晓其句度。”唐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书字未识偏傍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”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有韵之文,或以数字成句度,不可增损。”⒈犹句读。参见“句读”。引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其辞既古,莫能晓其句度。”唐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书字未识偏傍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”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有韵之文,或以数字成句度,不可增损。”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犹句读。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其辞既古,莫能晓其句度。”唐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书字未识偏傍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”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有韵之文,或以数字成句度,不可增损。”参见“句读”。句度[jùdù]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。文中语意完足的称为「句」,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「读」。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示。唐.元稹〈乐府古题序〉:「句度短长之数,声韵平上之差,莫不由之准度。」唐.皇甫湜〈答李生第二书〉:「书字未识偏旁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」也作「句读」。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[引证解释]。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其辞既古,莫能晓其句度。”唐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书字未识偏傍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”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有韵之文,或以数字成句度,不可增损。”参见“句读”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犹句读。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其辞既古,莫能晓其句度。”唐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书字未识偏傍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”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有韵之文,或以数字成句度,不可增损。”参见“句读”。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⒈ 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。文中语意完足的称为「句」,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「读」。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示。唐·元稹〈乐府古题序〉:「句度短长之数,声韵平上之差,莫不由之准度。」唐·皇甫湜〈答李生第二书〉:「书字未识偏旁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」也作「句读」。句度[jùdù]⒈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。文中语意完足的称为「句」,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「读」。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示。唐·元稹〈乐府古题序〉:「句度短长之数,声韵平上之差,莫不由之准度。」唐·皇甫湜〈答李生第二书〉:「书字未识偏旁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」也作「句读」。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。文中语意完足的称为「句」,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「读」。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示。唐.元稹〈乐府古题序〉:「句度短长之数,声韵平上之差,莫不由之准度。」唐.皇甫湜〈答李生第二书〉:「书字未识偏旁,高谈稷契;读书未知句度,下视服郑。」也作「句读」。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犹句读。
句度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gōu,jù

[gōu,jù]

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:句子。句法。 ◎ 〔句读(dòu)〕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“句”或“读”。 ◎ 量词,用于语言:三句话不离本行(háng)。

读音:dù,duó

[dù,duó]

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:尺度。刻度。度量衡。 ◎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:程度。高度。风度。 ◎ 分角的单位,一圆周角分为360度:角度。 ◎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:温度。湿度。经度。纬度。浓度。 ◎ 电能的单位,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。 ◎ 法则,应遵行的标准:制度。法度。 ◎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。 ◎ 能容受的量:气度。 ◎ 考虑,打算:置之度外。 ◎ 过,由此到彼:度日。度假。欢度新春。 ◎ 量词,次:一度。再度。 ◎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:剃度(剃发出家)。 ◎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