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制诰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制诰
zhì ɡào
  • 制诰的解释
  • 1.皇帝的诏令。 2.指承命草拟诏令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1.皇帝的诏令。2.指承命草拟诏令。制诰[zhìgào]⒈皇帝的诏令。⒉指承命草拟诏令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皇帝的诏令。引唐元稹《制造序》:“制誥本於《书》,《书》之誥命、训誓,皆一时之约束也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明代制诰用沉体》:“故今朝廷制誥,犹用沉体云。”⒉指承命草拟诏令。引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》:“严起恒称其有制誥才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制诰制诰,汉语词汇,zhìɡào,释义皇帝的诏令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皇帝的诏令。唐元稹《制造序》:“制誥本於《书》,《书》之誥命、训誓,皆一时之约束也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明代制诰用沉体》:“故今朝廷制誥,犹用沉体云。”指承命草拟诏令。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》:“严起恒称其有制誥才。”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制诰,汉语词汇,zhìɡào,释义皇帝的诏令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(1).皇帝的诏令。唐元稹《制造序》:“制诰本于《书》,《书》之诰命、训誓,皆一时之约束也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明代制诰用沉体》:“故今朝廷制诰,犹用沉体云。”(2).指承命草拟诏令。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》:“严起恒称其有制诰才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天子的诏命。《旧唐书.卷七二.李百药传》:「自德林至安期三世,皆掌制诰。」唐.元稹〈制诰自序〉:「制诰本于书,书之诰命、训誓,皆一时之约束也。」也作「制诏」。制诰[zhìgào]⒈天子的诏命。唐·元稹〈制诰自序〉:「制诰本于书,书之诰命、训誓,皆一时之约束也。」也作「制诏」。引《旧唐书·卷七二·李百药传》:「自德林至安期三世,皆掌制诰。」
  • 其他解释:

  • 诏勅文也。明、张自烈《正字通》:「古者上下有诰,秦废古制称制诰。汉武元狩六年,初作诰,然不以命官。唐称制不称诰,《宋史》以诰命庶官,凡追赠大臣,贬谪有罪,赠封其祖父妻室,不宣于庭者,皆用之,通谓之制。当时王言之司谓之两制,故分内外制,名虽曰制,即诰之类也。明命官用敕不用制诰,三载考绩,则用诰以襃美。」《唐书·百官志》:「又一人知制诰。」;《唐书·李百药传》:「三世掌制诰。」
制诰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zhì

[zhì]

规定:因地制宜。制定。制式。制宪。 ◎ 限定,约束,管束:制止。制裁。专制。制约。抵制。节制。制动。制海权。 ◎ 法规,制度:民主集中制。公有制。 ◎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:制钱(中国明、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)。制服。 ◎ 古代帝王的命令:制诰。 ◎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;守制。 ◎ 造,作:制造。制做。制品。制图。制革。制版。如法炮(páo )制。

读音:gào

[gào]

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:诰命。诰封。 ◎ 告诫,勉励:自诰。诰诫。 ◎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:诰敕(官吏受封的文书)。

制诰造句
1、时间一久,皇帝亦觉得此人太过多事,将他的翰林学士罢免,左补阕、知制诰的职务亦全数免去,调入东宫,成为太子身边的闲官。2、站在周宗背后的知制诰徐铉开口说道,说完向前走了两步站了众人的前面。3、者姓氏,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,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,次列篆隶为一卷,次列正书为四卷,次列行书为六卷,...
1、你知道吗?官家已经下诏,封江宁知府王安石大人为知制诰,不日就会擢升入京任职。2、转眼到公元1048年正月十六日,朝廷诏令欧阳修转起居舍人,依旧知制诰,徙知扬州。3、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是加拿大唯一的特许专业管理学院,由加拿大法律之皇室制诰所颁令而成立。4、公元1063年,宋仁宗逝世,其时王安石任舍...
1、据史书记载,此玺刻文汉篆“制诰之宝”4字,璠璵为质,蛟龙为钮,光气焕烂,是难得的宝贝。2、者姓氏,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,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,次列篆隶为一卷,次列正书为四卷,次列行书为六卷,次列草书为七卷,末列分书为一卷,后附制诰。3、当时,凡内廷制诰、宫殿碑额,大都出于他的手笔.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