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六诏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六诏
liù zhào
  • 六诏的解释
  • 1.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﹐即蒙隽诏﹑越析诏﹑浪穹诏﹑邆睒诏﹑施浪诏﹑蒙舍诏。"诏"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﹐因号"六诏"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﹐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﹐因其在五部南(今巍山县南境)﹐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"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"后用以称云南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﹐即蒙隽诏﹑越析诏﹑浪穹诏﹑邆睒诏﹑施浪诏﹑蒙舍诏。'诏'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﹐因号'六诏'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﹐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﹐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﹐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'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'后用以称云南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﹐即蒙隽诏﹑越析诏﹑浪穹诏﹑邆睒诏﹑施浪诏﹑蒙舍诏。/'诏/'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﹐因号/'六诏/'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﹐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﹐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﹐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/'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/'后用以称云南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,即蒙隽诏、越析诏、浪穹诏、邆睒诏、施浪诏、蒙舍诏。“诏”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,因号“六詔”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,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,因其在五部南(今巍山县南境),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参阅《旧唐书·南蛮西南夷传》、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》。引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“西南六詔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”后用以称云南。宋陆游《晚登横溪阁》诗:“瘴雾不开连六詔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”清陆元辅《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》诗:“三江日月孤臣老,六詔风烟万里归。”吕志尹《过黔楚界喜晴》诗:“六詔乡关常恨别,三湘春水无情流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六诏唐初,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,最后形成蒙巂诏、越析诏、浪穹诏、邆赕诏、施浪诏、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,称为「六诏」。其中,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,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,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,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,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,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。因其位于诸诏之南,蒙舍诏又称「南诏」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,即蒙隽诏、越析诏、浪穹诏、邆睒诏、施浪诏、蒙舍诏。“诏”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,因号“六詔”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,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,因其在五部南(今巍山县南境),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“西南六詔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”后用以称云南。宋陆游《晚登横溪阁》诗:“瘴雾不开连六詔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”清陆元辅《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》诗:“三江日月孤臣老,六詔风烟万里归。”吕志尹《过黔楚界喜晴》诗:“六詔乡关常恨别,三湘春水无情流。”参阅《旧唐书·南蛮西南夷传》、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》。六诏[liùzhào]诏,蛮夷的王或首领。六诏指唐代西南夷六个部落的总称。在今四川及云南二省交界地,即蒙巂、越析、浪容、邆睒、施浪、蒙舍(蒙舍处最南,也称为「南诏」)。唐.元稹〈和李校书新题乐府.蛮子朝〉:「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」宋.陆游〈晚登横溪阁〉诗:「瘴雾不开连六诏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」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,即蒙隽诏、越析诏、浪穹诏、邆睒诏、施浪诏、蒙舍诏。“诏”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,因号“六诏”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,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,因其在五部南(今巍山县南境),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“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”后用以称云南。宋陆游《晚登横溪阁》诗:“瘴雾不开连六诏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”清陆元辅《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》诗:“三江日月孤臣老,六诏风烟万里归。”吕志尹《过黔楚界喜晴》诗:“六诏乡关常恨别,三湘春水无情流。”参阅《旧唐书·南蛮西南夷传》、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》。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诏,蛮夷的王或首领。六诏指唐代西南夷六个部落的总称。在今四川及云南二省交界地,即蒙巂、越析、浪容、邆睒、施浪、蒙舍(蒙舍处最南,也称为「南诏」)​。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诏,蛮夷的王或首领。六诏指唐代西南夷六个部落的总称。在今四川及云南二省交界地,即蒙巂、越析、浪容、邆睒、施浪、蒙舍(蒙舍处最南,也称为「南诏」)。唐.元稹〈和李校书新题乐府.蛮子朝〉:「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」宋.陆游〈晚登横溪阁〉诗:「瘴雾不开连六诏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」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﹐即蒙隽诏﹑越析诏﹑浪穹诏﹑邆睒诏﹑施浪诏﹑蒙舍诏。'诏'义为王或首领。其帅有六﹐因号'六诏'。唐开元二十六年后﹐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﹐因其在五部南(今巍山县南境)﹐史称南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。唐元稹《蛮子朝》诗:'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'后用以称云南。
六诏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liù,lù

[liù,lù]

数名,五加一(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“陆”代):六书(古时分析汉字形、音、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艺(a.古时指“礼”、“乐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书”、“数”六种技艺;b.六经)。六欲(佛教名词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仪姿态欲”、“言语音声欲”、“细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种欲望)。六合(“东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)。六亲(较早是指“父”、“母”、“妻”、“子”、“兄”、“弟”;泛指所有亲属)。六经(六种儒家经典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

读音:zhào

[zhào]

告诉,告诫:为人父者,必能诏其子。 ◎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:诏书。诏令。诏谕。奉诏。遗诏。

六诏造句
1、在棋馆听到说书人对皇帝老儿歌功颂德,叶六诏直接冲过去掀翻了桌子,然后对着地上重重的吐了一口呸! 2、1日,记者从云南砚山县政府获悉,该县者腊乡六诏发生山林火灾,截止19时记者发稿时,明火还未完全扑灭,扑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。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