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公估局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公估局
ɡōnɡ ɡū jú
  • 公估局的解释
  • 1.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银炉所制宝银﹐须经公估局鉴定﹐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﹐才能在当地流通。外地流入宝银﹐仍须改铸重估。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﹐上海﹑汉口﹑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﹐收入全靠批费。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1.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银炉所制宝银﹐须经公估局鉴定﹐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﹐才能在当地流通。外地流入宝银﹐仍须改铸重估。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﹐上海﹑汉口﹑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﹐收入全靠批费。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。公估局[gōnggūjú]⒈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银炉所制宝银,须经公估局鉴定,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,才能在当地流通。外地流入宝银,仍须改铸重估。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,上海、汉口、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,收入全靠批费。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。
  • 基础解释:

  • 清中叶以后鉴定宝银重量、成色的专门机构。各地银炉所铸宝银,必须经由公估局鉴定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银炉所制宝银,须经公估局鉴定,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,才能在当地流通。外地流入宝银,仍须改铸重估。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,上海、汉口、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,收入全靠批费。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。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公估局公估局是清中叶以后鉴定宝银重量、成色的专门机构。各地银炉所铸宝银,必须经由公估局鉴定,在宝银中央凹部加批申水或耗水,才能在当地金融市场上流通。鉴定手续分为两步,先称重量,继看成色。公估局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曰批费。外地流入的宝银,一般须经公估局重估。公估局分官办、商办两种。经由官府批准或当地钱业公会认可方能设立。每地以一局为限。清末设银币铸造厂后,采用化验方法鉴定宝银,公估局业务渐衰。1933年废两改元,公估局遂被淘汰。
  • 网友释义:

  • 公估局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gōnggūjú,是指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。银炉所制宝银,须经公估局鉴定,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,才能在当地流通。外地流入宝银,仍须改铸重估。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,上海、汉口、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,收入全靠批费。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。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旧时专司鉴定元宝重量、成色的机关。大都会、大商埠大都设有此局。公估局[gōnggūjú]⒈旧时专司鉴定元宝重量、成色的机关。大都会、大商埠大都设有此局。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旧时专司监定元宝重量、成色的机关。大都会、大商埠大都设有此局。
公估局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gōng

[gōng]

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无私。 ◎ 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 ◎ 国家,社会,大众:公共。公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公众。公民。公论(公众的评论)。 ◎ 让大家知道:公开。公报。公然。 ◎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国周代指“太师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;西汉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 ◎ 敬辞,尊称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诸公(各位)。 ◎ 雄性的:公母。公畜。 ◎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:公公。外公(外祖父)。 ◎ 姓。

读音:gù,gū

[gù,gū]

揣测,大致地推算:估计。估价。估一估。 ◎ 古同“贾”,商人。

读音:jú

[jú]

部分:局部。局麻(局部麻醉)。 ◎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:教育局。 ◎ 某些商店的名称:书局。 ◎ 棋盘:棋局。 ◎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:下了一局棋。 ◎ 着棋的形势,喻事情的形势、情况:时局。大局。局面。局势。 ◎ 弯曲。 ◎ 骗人的圈套:骗局。 ◎ 畏缩不安,狭隘,不舒展:局促。局限。 ◎ 人的器量:局量(liáng)。器局。局度(dù)。 ◎ 某些聚会:饭局。饮局。赌局。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