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儒风
更新时间:2025-05-26
儒风
rú fēnɡ
  • 儒风的解释
  • 1.儒家的传统﹑风尚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儒家的传统﹑风尚。儒风[rúfēng]⒈儒家的传统、风尚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儒家的传统、风尚。引《南齐书·陆澄传》:“今若不大弘儒风,则无所立学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歷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”唐韩愈《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见寄之作》:“威令加徐土,儒风被鲁邦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儒风儒风(儒风)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儒家的传统、风尚。《南齐书·陆澄传》:“今若不大弘儒风,则无所立学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歷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”唐韩愈《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见寄之作》:“威令加徐土,儒风被鲁邦。”儒风[rúfēng]儒者的风范。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时序》:「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历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」唐.孟浩然〈书怀贻京邑同好〉诗:「维先自邹鲁,家世重儒风。」
  •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儒家的传统、风尚。《南齐书·陆澄传》:“今若不大弘儒风,则无所立学。”南朝梁刘协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历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”唐韩愈《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见寄之作》:“威令加徐土,儒风被鲁邦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儒者的风范。儒风[rúfēng]⒈儒者的风范。引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「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历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」唐·孟浩然〈书怀贻京邑同好〉诗:「维先自邹鲁,家世重儒风。」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儒者的风范。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时序》:「华实所附,斟酌经辞,盖历政讲聚,故渐靡儒风者也。」唐.孟浩然〈书怀贻京邑同好〉诗:「维先自邹鲁,家世重儒风。」
  • 其他解释:

  • 儒者之风习。唐、孟浩然〈书怀贻京邑同好〉诗:「维先自邹鲁,家世重儒风。」;唐、白居易《白孔六帖》:「草偃儒风。」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儒家的传统﹑风尚。
儒风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rú

[rú]

指读书人: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旧指学术界)。儒雅(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)。 ◎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: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术。儒学。 ◎ 古同“懦”,懦弱。

读音:fèng,fěng,fēng

[fèng,fěng,fēng]

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 ◎ 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 ◎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 ◎ 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 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 ◎ 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

儒风造句
1、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介绍说,赵蕴玉一生以笔墨纸砚为伴,是一位儒风十足的画士。2、近现代,更有“儒风蔚然为东南冠”、“天下名士有部落,东南无与常匹俦”的美誉。3、第十届“儒风泰山·炎黄杯”名人围棋邀请赛将于9月7日—11日在济南舜耕山庄开枰,比赛采用中国围棋规则,分设炎帝杯和黄帝杯两个级别。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