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倮虫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倮虫
luǒ chónɡ
  • 倮虫的解释
  • 1.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• 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。倮虫[luǒchóng]⒈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• ⒈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引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:“倮之虫三百六十,而圣人为之长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遭虎》:“夫虎,毛虫;人,倮虫。毛虫飢,食倮虫,何变之有?”清龚自珍《释风》:“且吾与子何物?固曰:倮虫。”
  • 网络解释:

  • 倮虫倮虫,常见于中国古文记载中。古代所称的“五虫”之一,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(倮同裸)。有时也专指人类。
  • 综合释义:

  •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:“倮之虫三百六十,而圣人为之长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遭虎》:“夫虎,毛虫;人,倮虫。毛虫飢,食倮虫,何变之有?”清龚自珍《释风》:“且吾与子何物?固曰:倮虫。”
  • 国语辞典:

  • 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。《孔子家语.执辔》:「倮虫三百有六十,而人为之长,此干巛之美也。」也作「裸虫」。倮虫[luǒchóng]⒈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。也作「裸虫」。引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:「倮虫三百有六十,而人为之长,此干巛之美也。」
  • 辞典修订版:

  • 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。《孔子家语.执辔》:「倮虫三百有六十,而人为之长,此乾巛之美也。」也作「裸虫」。
  • 其他释义:

  • 1.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
倮虫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luǒ

[luǒ]

同“裸”。

读音:chóng,huǐ

[chóng,huǐ]

节肢动物的一类:昆虫。益虫。雕虫小技(喻微不足道的技能)。 ◎ 动物的通称:大虫(老虎)。长虫(蛇)。介虫(有介壳的虫子)。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