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齊怎么读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齊
齊的拼音
注音 ㄑㄧˊ
部首笔画 14
繁体字
汉字结构上下结构
造字法
齊的笔顺捺横捺撇竖折撇撇折捺撇竖横横
齊的意思、基本意思
  • YJF
  • 五行
  • UniCode
    U+9F4A
  • 仓颉
    YX
  • YVUF
  • 四角号码
    00223
  • GBK编码
    FD52
  • 规范汉字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qí   ㄑㄧˊ

    康熙字典

    ◎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亥集下】【齊字部】 齊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531第0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亝【唐韻】徂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前西切,𠀤音臍。【說文】禾麥吐穗上平也。【註】徐鍇曰:生而齊者,莫如禾麥。 又【玉篇】整也。【正韻】無偏頗也。【荀子·富國篇】必將修禮以齊朝,正法以齊官,平政以齊民。【註】齊,整也。 又等也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世家子弟富人,或鬭雞走狗馬,弋獵博戲,亂齊民。【註】如淳曰:齊,等也。無有貴賤,謂之齊民。 又【正韻】莊也,肅也。【左傳·文二年】子雖齊聖,不先父食。【註】齊,肅也。 又正也。【詩·小雅】人之齊聖。【註】中正通知之人也。【朱傳】齊,肅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言】殷齊,中也。【註】釋地曰:岠齊州以南。【疏】齊,中也。中州爲齊州。中州猶言中國也。【列子·黃帝篇】華胥氏之國,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。【註】斯,離也。齊,中也。 又【廣韻】好也。 又辨也。【易·繫辭】小大者存乎卦。【註】齊,猶言辨也。 又速也。【爾雅·釋言】疾齊,壯也。【註】謂速也。【史記·五帝紀】幼而徇齊。【註】徇疾,齊速,言聖人幼而疾速。 又國名。武王封太公之地,今山東靑州濟南濰縣安樂等處是也。又乾齊,縣名。屬酒泉郡。見【後漢·郡國志】。 又姓。【風俗通·氏姓篇序】四氏,於國齊魯宋衞,是也。 又放齊,堯臣名。 又【諡法】執心克莊曰齊。資輔就共曰齊。 又與臍通。【左傳·莊六年】後君噬齊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在禮切,音薺。【集韻】齊齊,恭慤貌。【禮·玉藻】廟中齊齊。 又【廣韻】在詣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才詣切,𠀤音劑。【禮·內則】凡食齊,視春時。【周禮·天官·醬人註】食有和齊,藥之類也。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。【周禮·天官·酒正】五齊三酒,亦作齌。 又火齊,珠名。一曰似雲母。重疊而開,色黃赤如金。 又【集韻】子計切,音霽。和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食醫】八珍之齊。 又【正韻】津私切,音貲。【論語】攝齊升堂。孔安國曰:衣下曰齊。【禮曲禮】兩手摳衣去齊尺。【註】齊,謂裳下緝也。 又莊皆切。與齋同。【禮·祭統】齊之爲言齊也,齊不齊以致齊者也。 又牋西切,音齏。與齏同。【周禮·天官·醢人五齊註】齊,當爲齏。五齊,昌本𦜉析蜃豚拍深蒲也。【疏】齏葅菜肉之通稱。 又與躋同。【禮·樂記】地氣上齊。 又【廣韻】疾私切,與薺通。【禮·玉藻】趨中采齊。【鄭註】齊,當爲楚薺之薺。【釋文】齊,依註作薺,疾私反。 又【正韻】才資切,音疵。引玉藻采齊當讀疵音。 又【正韻】齋字,古單作齊。詳齋字註。 又【集韻】子淺切,音翦。同剪。【說文】斷也。剪取其齊,故謂齊爲剪。【儀禮·旣夕】馬下齊髦。【註】齊,剪也。
    考證:〔【易·繫辭】齊大小者存乎卦。〕 謹照原文齊大小者改齊小大者。〔【爾雅·釋言】疾齊,壯也。【註】猶速也。〕 謹照原註猶速也改謂速也。〔【禮·祭統】齊之爲言齊也,齊不齊以致其齊也。〕 謹照原文以致其齊也改以致齊者也。

    字源字形

    字源演变:
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体

    字形对比:

   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

    汉语字典

    [①][qí]
    [《廣韻》徂奚切,平齊,從。]
    亦作“亝1”。亦作“斉1”。“濟3”的被通假字。“齐1”的繁体字。
    (1)整齐;平齐。
    (2)引申指物体平直或两者表面相平。
    (3)指思想或行动一致;同心协力。
    (4)正;正常。
    (5)相同;一样。
    (6)犹如;好像。
    (7)齐备;齐全。
    (8)一齐;都。
    (9)召集;集合。
    (10)陈列;并排。
    (11)谓布列。
    (12)平等;平均。
    (13)平静;宁息。
    (14)谓同某一线或点取齐。指高低一样。
    (15)告诫;戒饬。
    (16)整治;整理。
    (17)传说中的古乐曲。
    (18)古国名。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春秋初期国力富强,成为霸主。战国时为七雄之一。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。
    (19)古地名。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,为战国时齐地,汉以后仍沿称为齐。
    (20)朝代名。南北朝时代,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,国号齐,史称南齐;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,国号齐,史称北齐。
    (21)唐末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的政权。
    (22)通“臍”。肚脐。
    (23)通“臍”。比喻漩。
    (24)通“臍”。当中;中央。
    (25)通“臍”。适中。
    [②][jī]
    [《集韻》牋西切,平齊,精。]
    亦作“亝2”。亦作“斉2”。“齐2”的繁体字。
    (1)通“躋”。升;登。
    (2)通“齏”。指用酱拌和切碎的菜和肉。泛指酱菜或腌菜。
    [③][zhāi]
    [《集韻》莊皆切,平皆,莊。]
    亦作“斉3”。“齐3”的繁体字。同“齋1”。
    (1)庄重;严肃恭敬。
    (2)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,以示庄敬。
    (3)古人祭祀或典礼所居的宫室,所用的器物。参见“齊3宫”、“齊3服”、“齊3牛”。
    [④][jì]
    [《廣韻》在詣切,去霽,從。]
    亦作“斉4”。“齐4”的繁体字。“粢2”的被通假字。
    (1)后作“劑”。将多种药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。
    (2)泛指药料。
    (3)后作“劑”。调剂;调和。
    (4)后作“劑”。酌量。
    (5)后作“劑”。分量。
    (6)后作“劑”。量词。多用以计量药物。
    (7)后作“劑”。指调味品。
    (8)后作“劑”。差别。
    (9)带糟的浊酒。
    (10)引申指酿造。
    (11)合金。
    (12)界限。
    (13)指极限。
    (14)限制;局限。
    (15)通“濟”。成功;成熟。
    (16)通“濟”。助长;辅助。
    (17)通“濟”。止息;平定。
    (18)通“濟”。好;顺利。
    (19)通“齌”。疾。敏捷;快速。参见“齊4給”、“齊4疾”。
    (20)通“齌”。疾。明智。参见“齊4聖”。
    (21)通“齌”。疾。辨明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齊小大者存乎卦。”韩康伯注:“齊,猶言辯也。”一说,齐,列,序列。见清愈樾《诸子平议·周易二》、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五。
    [⑤][zī]
    [《集韻》津私切,平脂,精。]
    亦作“斉5”。亦作“纃1”。“齐5”的繁体字。
    (1)古指长衣下部的缉边。
    (2)泛指长衣的下摆。
    (3)谓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。
    (4)引申指丧服。参见“齊5衰”、“齊5斬”。
    (5)通“資”。财物。
    (6)通“資”。见“齊5斧”。
    (7)通“茨”。蒺藜。一种有刺的野生草本植物。
    (8)通“粢”。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。
    [⑥][jiǎn]
    [《集韻》子淺切,上,精。]
    亦作“斉6”。“齐6”的繁体字。
    (1)通“剪”。修剪;截断。
    (2)通“醮”。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。

    音韵参考

    [上古音]:脂部从母,dzyei
    [广 韵]:徂奚切,上平12齊,qí,蟹開四平齊從
    [平水韵]:上平八齐·去声八霁
    [粤 语]:cai4zai6zi1
    [闽南语]:che5,chiau5

齊的词语
齊(齊)同部首字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