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臑怎么读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臑
臑的拼音 ér nào
注音 ㄦˊ ㄋㄠˋ
部首笔画 4
繁体字
汉字结构左右结构
造字法形声
臑的笔顺撇折横横横捺折竖捺捺捺捺横撇竖折竖竖
臑的意思、基本意思
  • EFDJ
  • 五行
  • UniCode
    U+81D1
  • 仓颉
    BMBB
  • EFDJ
  • 四角号码
    71227
  • GBK编码
    C49E
  • 规范汉字
    8195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nào   ㄋㄠˋ
    ◎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。
    ◎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。

    康熙字典

    ◎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臑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997第10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那到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乃到切【正韻】奴報切,𠀤音𨱵。【說文】臂羊矢也。【徐曰】按史記,龜前臑骨,帶之入山林不迷。蓋骨形象羊矢,因名之。【廣韻】臂節。【韻會】肩腳也。【儀禮·鄕射禮】折脊脅肺臑。【禮·少儀】大牢,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。【疏】臂臑謂肩腳也。【史記·龜筴傳】取前足臑骨,穿佩之。【註】臑臂。 又【說文長箋】黃蹢躅,一名臑羊華。 又【集韻】奴刀切,音夔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人之切,音而。與胹同。爛也。秦晉之郊謂熟曰胹。【枚乗·七發】熊蹯之臑。【註】臑,音而,熟也。【宋玉·招魂】肥牛之腱,臑若芳些。【註】臑若,熟爛也。 又【集韻】五管切,音輐。體燠也。 又【集韻】昏困切,音䵪。肉醢。 又【集韻】汝朱切【正韻】如朱切,𠀤音儒。【廣韻】𡟓耎貌。【集韻】肱骨也。一曰衣名。襦者,本取臑義。

    字源字形

    字源演变:

    小篆 楷体

    字形对比:

   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

    汉语字典

    [①][nào]
    [《集韻》乃到切,去号,泥。]
    (1)动物的前肢。
    (2)人的上肢。亦谓臂之羊矢穴。
    [②][rú]
    [《廣韻》人朱切,平虞,日。]
    (1)嫩软貌。
    (2)通“蠕”。微动貌。
    [③][ér]
    [《集韻》人之切,平之,日。]
    通“胹1”。
    煮熟。
    [④][nèn]
    [《集韻》奴困切,去恨,泥。]
    肉酱。
    [⑤][nuǎn]
    [《集韻》乃管切,上緩,泥。]
    热,暖。

    音韵参考

    [广 韵]:人朱切,上平10虞,rú,遇合三平虞日
    [平水韵]:上平七虞·下平四豪
    [粤 语]:ji4jyu4naau6

    详细解释

    详细字义
    ér
    〈动〉
    (1) 通“胹”。煮,煮烂 [boil;cook]
    肥牛之腱,臑若芳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    (2) 又如:臑鳖(煮烂的鳖肉)
    (3) 另见 nào 
    基本词义
    nào 
    〈名〉
    (1) 人的上肢。亦指臂之羊矢穴 [upper limbs]?臑,臂羊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(2) 按,臂上也。羊豕曰臑,在人曰肱。
    肩臂臑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。注:“肱骨。”
    折肩肋肺臑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记》
    (3) 牲畜前肢的上部 [forelimb]
    取前足臑骨穿佩之。——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
    〈动〉
    通“臑”。煮 [boil;cook]
    鼎臑盈望,致和芳只。——屈原《大招》

臑(nào)同音字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