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棨怎么读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棨
棨的拼音
注音 ㄑㄧˇ
部首笔画 4
繁体字
汉字结构上下结构
造字法形声
棨的笔顺捺折横撇撇横撇捺横竖撇捺
棨的意思、基本意思
  • YNTS
  • 五行
  • UniCode
    U+68E8
  • 仓颉
    HKD
  • YNTS
  • 四角号码
    38904
  • GBK编码
    97A4
  • 规范汉字
    7574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qǐ   ㄑㄧˇ
    ◎ 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,略似戟形:棨信。
    ◎ 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,木制,形状似戟:棨戟。

    康熙字典

    ◎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棨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534第0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韻會】康禮切【集韻】遣禮切【正韻】祛禮切,𠀤音啓。【說文】傳信也。【韻會】形如戟,有旛,書之,吏執爲信。【後漢·竇武傳】取棨信,閉諸禁門。【前漢·文帝紀註】棨者,刻木爲合符也。 又【玉篇】兵攔也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有衣之戟曰棨。【師古曰】以赤黑繒爲之。【崔豹·古今註】棨戟,殳之遺象也。前驅之器,以木爲之。後世以赤油韜之,謂之油戟,亦謂之棨戟,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。

    字源字形

    字源演变:

    小篆 楷体

    字形对比:

   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

    汉语字典

    [①][qǐ]
    [《廣韻》康禮切,上薺,溪。]
    亦作“綮1”。
    (1)古代用木制成的符信,出入关津时用作凭证。
    (2)有缯衣的戟。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。
    (3)制茶用具。
    (4)指用棨穿茶。

    音韵参考

    [上古音]:脂部溪母,khiei
    [广 韵]:康禮切,上11薺,qǐ,蟹開四上齊溪
    [平水韵]:上声八荠
    [国 语]:qǐ
    [粤 语]:kai2

    详细解释

    详细字义
    qǐ 
    〈名〉
    (1) (形声。从木,啟省声。本义:古代用木制的一种符信,通过津关的凭证)
    (2) 同本义[tally]
    棨,传信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除关无用棨传。——《汉书·文帝纪》。注:“棨者,刻木为合符也。”
    (3) 又如:棨传(古代作通行凭证用的一种木制符信);棨信(传信的符证)
    (4) 有缯衣的戟。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[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]
    建幢棨。——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。注:“有衣之戟也。”
    棨戟十。——《汉书·匈奴传》
    (5) 又如:棨戟(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);棨户(设有棨戟的门户)
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