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旆怎么读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旆
旆的拼音 pèi
注音 ㄆㄟˋ
部首笔画 4
繁体字
汉字结构左右结构
造字法原为形声
旆的笔顺捺横折撇撇横横竖折竖
旆的意思、基本意思
  • YTGH
  • 五行
  • UniCode
    U+65C6
  • 仓颉
    YSOJB
  • YTGH
  • 四角号码
    08227
  • GBK编码
    ECB7
  • 规范汉字
    4627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pèi   ㄆㄟˋ
    ◎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。
    ◎ 泛指旌旗。

    康熙字典

    ◎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旆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483第08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蒲蓋切,音沛。【說文】作旆。繼旐之旗也,沛然而垂。从㫃,𣎵聲。【爾雅·釋天】繼旐曰旆。【註】帛續旐,末爲燕尾者。【釋名】雜帛爲旆,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。將帥所建,象物雜也。【詩·小雅】白旆央央。【傳】白旆,繼旐者也。【左傳·昭十三年】建而不旆。【註】旆,游也。 又【詩·小雅】彼旟旐斯,胡不旆旆。【傳】旆旆,旒垂貌。【朱傳】旆旆,飛揚之貌。 又【詩·大雅】荏菽旆旆。【傳】旆旆然長也。 又【集韻】蒲掇切,音跋。義同。 又【韻補】叶蒲枚切。【𨻰琳·大荒賦】華蓋建杠,招搖樹旆。攝提運杓,文昌承魁。旆原字从㫃从𣎵。

    字源字形

    字源演变:

    小篆 楷体

    字形对比:

   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

    汉语字典

    [①][pèi]
    [《廣韻》蒲盍切,去泰,並。]
    亦作“斾1”。
    (1)古代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。
    (2)借喻累累的花蕊。
    (3)泛指旌旗。
    (4)指春秋时晋楚的前军。后亦泛指军队。
    (5)前军车辆。亦泛指车驾或车辆。

    音韵参考

    [上古音]:月部并母,bat
    [广 韵]:蒲蓋切,去14泰,bèi,蟹開一去泰並
    [平水韵]:去声九泰
    [唐 音]:bhɑ?i
    [国 语]:pèi
    [粤 语]:pui3

    详细解释

    详细字义
    pèi 
    〈名〉
    (1) (形声。本义: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)
    (2) 同本义 [flag]
    旆,继旐之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白旆央央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    (3) 又如:旆旆(旗旒下垂的样子;生长茂盛的样子)
    (4) 泛指旌旗 [banner;flag]
    白旆,殷旌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兵》
    拔旆投衡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大旗也。”
    亡大旆之左旃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
    (5) 又如:旆旃;旆旌

旆(方)同部首字
范文来(fanwenlai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范文来 fanwenlai.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-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