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.犹六事。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:“ 孔子 曰:有善勿专,教不能勿搢,已过勿发,失言勿踦,不善辞勿遂,行事勿留。君子入官,自行此六路者,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。” 卢辩 注:“上六者可以自通,故称路也。”(2).六稜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木二·诃黎勒》﹝集解﹞:“《岭南异物志》云: 广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,子极小而味不涩,皆是六路…… 萧炳 曰: 波斯 舶上来者,六路黑色肉厚者良。六路即六稜也。”(3).技击家称上、下、前、后、左、右为“六路”,因以指武术。 明 无名氏 《赵匡胤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凭着我六路全,胆气麄,扭羊头连併手揪捽,我教他目下丧身躯。”
读音:liù,lù
[liù,lù]
数名,五加一(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“陆”代):六书(古时分析汉字形、音、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艺(a.古时指“礼”、“乐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书”、“数”六种技艺;b.六经)。六欲(佛教名词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仪姿态欲”、“言语音声欲”、“细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种欲望)。六合(“东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)。六亲(较早是指“父”、“母”、“妻”、“子”、“兄”、“弟”;泛指所有亲属)。六经(六种儒家经典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
读音:lù
[lù]
道,往来通行的地方:道路。公路。水路。陆路。路途。路程。路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狭路相逢。 ◎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、途径:思路。生路。出路。路子。路数(shù)。 ◎ 方面,地区:外路货。各路人马。 ◎ 种类:一路货色。 ◎ 大,正:“厥声载路”。路门(宫室最内的正门)。路车(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)。路舆(古代君主所乘的车)。路寝(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)。 ◎ 车:筚路。乘路。 ◎ 姓。